就像自测验孕棒一样,今后,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,在家也可自己做检测。
3月11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《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(试行)的通知》(简称“通知”),表示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,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,并组织制定了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(试行)》(简称“试行方案”)。
什么是抗原检测?增加这个检测方法的意义是什么?抗原检测结果能取代核酸结果吗?哪些人可以实行抗原检测自测?在哪能买到这个抗原检测试剂?
一起来看看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物资源室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许玉玲的权威解读。
许玉玲说,抗原检测是快速检测新冠抗原的一种方法,是在试纸条上标记抗新冠病毒蛋白的多克隆抗体,用来检测样本中新冠病毒抗原。
据了解,依据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》第八版,目前针对新冠病毒,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:核酸检测、病毒全基因测序、抗体检测。
抗原检测推行后,对付新冠病毒,又多了一种检测手段。
许玉玲介绍,与核酸检测相比,抗原检测的优势有两点。
第一是方便,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有点类似测孕棒,在家里就可以做,不需要像核酸检测那样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。
第二是快捷,核酸检测最快也需要4-6个小时,而抗原检测只需要10-2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,立等可取。
“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,有利于提高‘早发现’能力。”许玉玲说,一直以来,抗原检测在很多国家,包括我国香港都在使用。增加抗原检测,可以在基层的医疗机构,社区,乡村诊所,甚至学校的医务室都可以开展。它操作比较简单,如果出现多点散发、聚集性疫情,通过抗原检测能够更快地发现感染者,更早地采取隔离措施。
《试行方案》规定,新冠确诊的金标准依然是核酸检测,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,自测结果不能取代核酸结果,抗原检测阳性,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确认。
根据《试行方案》,抗原检测主要适用这三类人群:
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,伴有呼吸道、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接诊该类人员时,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,应当首选进行核酸检测;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,进行抗原检测;
二是隔离观察人员,包括居家隔离观察、密接和次密接、入境隔离观察、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;
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。
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,目前国内有5家公司生产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市。未来可以在零售药店、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。
抗原自测共有三大步骤
第一,抗原自测前准备。
1、洗手。使用流动清水或手部消毒液清洗双手。
2、了解检测流程。仔细阅读抗原自测试剂配套说明书及 抗原自测相关注意事项。
3、试剂准备。检查抗原自测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,检查 鼻拭子、采样管、检测卡等内容物是否有缺失或破损。如试剂过期或试剂内容物缺失、破损应及时更换检测试剂。
4、确认检测对环境温湿度要求。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一般要求在 14℃-30℃常温条件下,避免过冷、过热或过度潮湿 环境导致检测结果异常。抗原检测卡拆除包装后置于平坦、 清洁处。
第二,样本采集。
1、年龄 14 岁以上的,可自行进行鼻腔拭子采样。自检者 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。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,避免手部接 触拭子头。随后头部微仰,一手执拭子尾部贴一侧鼻孔进入, 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 1-1.5 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 4 圈(停留时间不少于 15 秒),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 腔重复相同操作。
2、年龄 2-14 岁自检者应由其他成人代为采样。采样时, 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,随后头部微仰。采样人员小心拆开鼻 拭子外包装,手部避免接触拭子头,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 部,一手执拭子贴一侧鼻孔进入,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 1 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 4 圈(停留时间不少于 15 秒), 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。
第三,抗原检测。
1、根据试剂说明书,将采集样本后的鼻拭子立即置于采 样管中,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 30 秒,同时用 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 5 次,确保样本充分洗脱 于采样管中。
2、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将拭子头液体挤干后,将拭子弃 去。采样管盖盖后,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。
3、根据试剂说明书,等待一定时间后进行结果判读。阳性结果:“C”和“T”处均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, “T”处条带颜色可深可浅,均为阳性结果。阴性结果:“C”处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,“T”处未 显示条带。无效结果:“C”处未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,无论“T” 处是否显示条带。结果无效,需重新取试纸条重测。
主题词:河南将可在家自测新冠病毒!附省疾控中心专家最全解读 - 点击收起详细信息
索 引 号 | 2022031322221143 | 文 号 | |
---|---|---|---|
发布机构 | 唐河县政府办公室 | 发布日期 | 2022-03-13 22:22:11 |
公开范围 | 面向社会 | 公开方式 | 主动公开 |
有效性 | 有效 | 文件编号 |